立法守好红色根脉 环球快资讯


(资料图)

春暖花开,六安市迎来旅游旺季。4月18日,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一批又一批游客到这里缅怀革命先烈,聆听红色故事。“今年开春以后,博物馆接待量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尤其是节假日,参观的游客更多。”博物馆讲解员杨晓璐介绍。

巍巍大别山,红色精神代代相传。作为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六安市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各类革命文物、遗址遗迹、纪念设施遍布,静静地诉说这块红色土地曾经的峥嵘岁月。

守好红色根脉,传承红色基因,必须保护好革命遗址遗迹。今年1月,《六安市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条例共6章34条,内容突出问题导向,立足地方特色,注重制度设计,为系统保护、合理利用革命遗址遗迹提供了重要遵循。“条例的实施,让全市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步入法治化轨道。”六安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付新安表示。

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名录认定是基础。条例明确,建立市县两级保护名录制度,授权政府制定革命遗址遗迹认定标准和名录保护办法;要求开展专项调查认定工作,建立保护名录数据库;确立保护责任人制度,明确了保护责任人的权利义务。

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涉及部门众多,压实各方保护责任是关键。根据条例,由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建立革命遗址遗迹保护联席会议机制,研究决定重大事项;明确市、县(区)政府在将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纳入发展规划、财政预算,加强相关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方面的主体责任。同时,条例明确了与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联系较为密切的文旅、退役军人事务、党史研究等部门的保护管理职责,也规定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的保护管理职责。

如何让革命遗址遗迹“活”起来?合理利用是关键。对此,条例规定,市、县(区)联席会议统筹研究力量,组织开展革命史料的收集、研究、编纂工作,挖掘与展示革命文化、精神内涵和历史价值;新闻媒体创新传播方式,开设网上展馆,推出云展览、云直播,弘扬革命精神;相关主管部门指导开发红色旅游线路,培育红色旅游品牌,深化区域合作,促进革命遗址遗迹资源利用与旅游融合发展等。

“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利用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六安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表示,将革命遗址遗迹充分利用起来,让其承载的革命文化、精神内核充分挖掘出来,才是最好的保护和传承。(记者 范孝东 通讯员 王存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