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保护生物多样性 扩容生态“朋友圈”


(资料图片)

近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荞麦居群首次在潜山境内被发现。目前,安庆市已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8种。

近年来,安庆市人大常委会立足职能作用,通过强化立法保障、法律监督等途径,推动该市围绕长江和大别山两大生态屏障,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的路径与机制,奋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安庆。

保护生物多样性,首要的是为生物物种提供良好栖息环境。为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安庆市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通过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开展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加大“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全市划定生态红线总面积为2993.50平方公里,占安庆市行政区划面积22.13%,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国家级湿地公园5个,有效保护了生物物种及其栖息环境。

2018年,安庆率先推行林长制改革试点,在试点推进过程中,社会对立法保护林业生态和促进林业绿色发展呼声较高。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创制性地制定了全国第一部林长制地方性法规——《安庆市实施林长制条例》。

以立法的形式保护林业生态资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强大助力。目前,安庆全市森林面积79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4.9%,湿地面积253.1万亩,湿地面积居全省第1。如今,“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植物界“活化石”银缕梅等珍稀濒危物种已成为生态安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赋予了“美丽安庆”新的内涵。

长江江豚,是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江豚,也是长江流域唯一的水生哺乳野生动物,被称为“水中大熊猫”。长江安徽段,是江豚在干流最重要的栖息地之一,其中安庆段是干流中江豚分布密度最高的江段。

为保护好长江江豚,2020年,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安庆市长江江豚保护条例》,这是全国首部保护长江江豚的地方性法规。

《条例》突出就地保护优先、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原则,规定除法律法规许可的项目以及防洪、救灾、河道、航道治理等公共事务需要以外,禁止在长江安庆段长江江豚主要栖息地开发建设与生态修复无关的项目。

2021年,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获批设立,保护区范围覆盖165公里安庆全江段,面积达399.44平方公里,是目前长江流域最大的江豚保护区。在迁地保护方面,2013年12月,安庆西江就建成长江干流首个江豚救护中心,目前生活在西江迁地保护基地的江豚有20多头。

经过系统保护,江豚自然生境明显改善,长江安庆段江豚数量从2015年的130头至150头增加到2020年的180头至200头。江豚逐浪身影频现,与迎江寺振风塔、小孤山同框合影成为市民朋友圈新的“流量密码”。

关键词: